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

【其實我們的日子 可以過得更好】

戰後的第二年〈1946〉,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農村,成長在物資匱乏,國家動盪不安的年代,不只是我家窮,整個社會都窮,家裏沒有電燈,沒有自來水,當然沒有現在最普遍家庭用的小家電,燒的是柴火!外邊更沒有先進的科技;手機、電玩、電腦、轎車、高鐵………這些東西在當時,簡直是天方夜譚!

先父1945年任職於台灣接管委員會,任務完成後轉任警察,雖然只是一位小公務員,但家有田產,尚有其他收入,頂多也只能溫飽而已,當時吃的真是粗茶淡飯,年節才有大魚大肉,過年才能買新衣、新鞋,平常甚至還穿過美援「中美合作」麵粉袋縫製的內褲,穿過草鞋,玩具都是親手做的,我家雖然配有眷舍,但先父總嫌太小,說什麼跟住鴿子籠似的,寧願住鄉下,我還住過土磚砌成的茅草屋呢!雖然簡陋但冬暖夏暖,現在還蠻懷念的!

《這茅草屋不是我家只是比喻而已 》

《 這才是改建後的屏東老家》
由於家裏兄弟眾多〈七兄弟〉,大哥唸警察學校、二哥保送政工幹校,我下面還有四位弟弟,高中畢業後不敢奢求唸大學,於是考軍校吧!一幹就是三十年,一路走來默默承受沒有怨言,如今解甲歸田尚有優渥的退伍金養老,悠游自在,我很滿足目前的生活。

中國人的天性本來就能刻苦耐勞,勤儉樸實,隨遇而安。台灣光復後從無到有,從貧窮到富庶,就是靠著這種精神!台灣的繁榮與經濟成長,是最近三十幾年的事,民國六十年加工出口區的成立,造就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,就是這些中產階級鞏固了台灣的經濟實力。一般家庭也興起了客廳就是工廠,家庭代工帶動了全民生產,雖然也遇上了石油危機,但當時的十項建設活絡了台灣的商機,也讓全世界刮目相看,台灣的經濟起飛了,薪資也大幅調漲,民國57年軍校畢業排長薪水560元,至民國69年中校營長薪水已有一萬出頭,而後每年還大幅調薪,國民所得暴增,股市也飆到萬點,當時就有人形容台灣錢「淹腳目」,賺錢容易,於是便有人開始好逸惡勞,辛苦粗重的工作乏人問津……..,成本增加,工廠外移,引進外勞,台灣經濟開始衰退了!

《外勞們》

2008年開始,全世界都遭受金融風暴,台灣也無可倖免,卡債、工廠倒閉、裁員、失業接踵而來……..,許多人覺醒了,找工作不再挑剔,不再奢華,安分守己求溫飽,早知如此台灣會有今天嗎?我相信只要記取教訓,大家共體時艱,以中國人克勤克儉的精神,和三十年前一樣,重頭再來,應該還不遲吧!雖然今年開始經濟已稍有起色,開始復甦,只要大家繼續努力,我相信我們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!
《遠眺繁華的台北市》

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

【防空學校建校與學生隊傳承】

『本資料甚為珍貴』

有關防空學校建校經過與學生隊期別傳承簡述於後:

一、建校前:
1 、民國20年盧山軍事會議,決定防空方案。
2 、民國22年春,軍事委員會航空署署長葛敬恩,採納德國顧問建議,購置最新式電氣操縱之卜福斯75高射砲12門,黃漢勛為班主任,籌設高射砲班,附於航校訓練。
3 、民國22年夏,徐培根少將,繼任署長,成立防空科,高射砲班改隸航空署,招考35員,航校二、三期轉學學員20員共55員,11月15日正式開課,是為我國積極防空教育之始。
4 、同年秋天,航空署招訓南京公務員,成立人民防空研究班,防空科長唐子長兼任班主任,是為我國消極防空教育之起點。

二、建校時:
民國23年1月1日合併上述諸班隊成立『防空學校』於杭州筧橋,校長由航空署長徐培根兼任,教育長唐子長。五月徐、唐去職,分由黃鎮球、邵百昌繼任校長、教育長。

三、建校後重要教育班隊:
1 、高射砲班,改為高射砲學員隊第一期,67人。民國22.11.15至24.1.30於杭州筧橋。
2 、高射砲學員隊第二期:78人。民國24.2.1至25.6.24於南京。
3 、高射砲學員隊第三期:101人。民國29.9.4至31.4.1於貴陽。
4 、高射砲學員隊第四期:64人。民國35.8.19至36.8.24於貴陽。

四、學生隊:
第一期:136人。民國25.3.4至26.11.14。於南京〈敘中央軍校12期〉
第二期:125人。民國26.9.13至29.9.15。於貴陽〈敘中央軍校14期〉
第三期:213人。民國32.1.1至33.11.30。於貴陽〈中央軍校19期〉
第四期:92人。民國40.5.14至42.6.16。於台灣〈4-25〉〈陸軍官校24期〉
第五期:92人。民國41.6.20至43.9.15。〈陸軍官校25期〉
第六期:96人。民國42.8.2.至44.9.12。〈陸軍官校26期〉
第七期:32人。民國43.8.16至46.9.17。〈7-14為學生班〉
第八期:38人。民國45.4.4至47.6.27。
第九期:45人。民國46.2.10至48.5.9。
第十期:25人。民國47.9.10至49.12.31。
第十一期:28人。民國48.8.8至51.3.4。
第十二期:17人。民國49.8.9至52.3.4。
第十三期:15人。民國51.11.19至54.5.17。
第十四期:23人。民國54.11.1至57.5.7。
第十五期:84人。民國62.9.1至65.2.28。〈15-25改專科班〉
第十六期:46人。民國63.11.25至66.2.28。
第十七期:40人。民國64.8.24至67.2.18。
第十八期:61人。民國65.8.17至68.2. 24。
第十九期:19人。民國66.8.29至69.2.23。
第二十期:63人。民國67.4.28至69.10.24。
第二十一期:94人。民國68.5.3至70.10.30。
第二十二期:89人。民國69.5.8至71.11.6。
第二十三期:48人。民國70.5.10至72.1028。
第二十四期:88人。民國71.5.5至73.11.3。
第二十五期:167人。民國72.5.5至74.11.2。

五、專修班:
自民國40.1.29起至民國72.5.3止,共訓45期,畢業2810人。〈專修班同學甚少聯繫,而後如有資料可寄與本人再加入〉

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

【珍惜】

人的一生,親情、友情、甚至愛情,其實得到的並不是很多,閑暇時靜靜的想一想,活了幾十年,到底有幾個真正靠得住的知己?如果追求的是觥籌交錯,修饈美味,如果掩飾的是爾虞我詐,則遠不如「三五知己坐、淡茶話家常」來的開心!


如果高官厚祿,卻窮于心智、惶于佳途,就遠不如「采菊東離下、悠然見南山」,活的更逍遙!

閑著沒事,隨手翻閱作家張曼娟多年前寫的書「百年相思」。

看到其中一句話令我噓唏良久:
『 始終深信不移的,傾圮破滅
一直疑惑徬徨的,竟然能夠成就 』
得失難以計較……

我們追求什麼?
我們在乎什麼?
我們相信什麼?

當我們漸漸長大時,才體會到,原來我們常說的「永遠」,
是一種虛妄的願望。年輕時以為自己可以掌握很多事情,
可是年齡愈長,愈覺得自己的渺小和無能。

是不是我們年少時以為偉大的東西,在追求到了之後, 覺得不過爾爾!
反倒是當時我們認為不值一顧的小事情, 反過來日日夜夜啃蝕我們的心?

怪不得席慕蓉也會感慨的說:
「原來在這個紛紜雜亂的世間能夠保有一些不變的感覺和心情,
其實是不可能的,歲月在變,周遭在變,
自己本身也是逐漸緩慢地在改變……」。

尤其這些年在全球化浪潮狂捲之下,
從地景地貌到人情事物的改變更加快速。
因此,生命中保持某些不變與舊有的老東西老朋友,
對我們的情緒穩定是重要的,也可以照見我們的初心。

由於有許多老朋友這些年來都到世界各地或者大陸做生意,
待在台灣的時間不多,所以平常很難遇到。
有位長輩曾說:「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,不要以為大家都年輕,
不要以為交通往來很方便,要知道世事無常。」

我們總是以為,昨天如此,今天如此,明天也一定會繼續如此。
說不定過的了六十個春天,
卻看不到六十一 次花開。

今天與朋友道別,我們以為不久一定可以再見到面,
因為日子既然一天一天如此的來,
當然也應該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。
昨天今天和明天,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,
但是,就會有那麼一次,在我們轉身的一剎那, 有的事情就是全不一樣,
在時空長河中,人類實在太渺小,永恆與瞬間,
幾乎沒有差異。體會生命的無常,


使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,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。
和老朋友見一次面是一次。
次次機會都要把握,都要珍惜,都要感恩!

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

【紅豆與蒜可增加體力】

最近會覺得很累、體力不夠嗎?如果感到疲倦,一定要試試紅豆與蒜的簡單食品。

將一顆蒜去皮,再一瓣一瓣剝開,瓣上的皮要留下,鍋裏放水,加入洗過的紅豆半碗和剝好的蒜,以中火慢煮〈也可用快鍋〉,待紅豆煮軟後,以少許的糖或鹽調味。

每天早上吃一次,很快的就能恢復體力,消除疲勞及利尿等效果。如果熬夜或臉部浮腫、尿不順,吃了它之後,必能輕鬆許多。

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

【想妳深深】

每一次在風雨交織的夜裏,對妳的思念總是格外的深,妳的影子就如一顆晶亮的翡翠,深植在我心底,入夢時見到妳,睜開眼睛時想著你,夢妳太甜,想妳更深!


捻亮燈,在柔和的燈光下,讀著妳封封浸潤過蜜汁的信,秀麗的字跡,一如秀麗的妳,溫柔的細語,就如溫柔的妳。

柔和的光圈,籠罩著牆上那別緻的相框,是我用舊唱片精心設計的,中間還崁著一顆妳送我的相思豆,那玲瓏鮮紅的光澤,益發櫬托出妳春花般的甜美,與高雅如玉似的氣質。


愛妳,實是妳那蕙質蘭心,深深的吸引我,別後的日子是很悵然的,夜深了,窗外的風雨更驟,收起信,關上燈,今夜夢裡更甜蜜,想妳更深深!

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

【太武山的黃昏】

離開金門已二十幾年了,沒來金門之前,對金門只有一些憧憬,那是一個戰地,跟電影上的情節一樣,到處都是碉堡、壕溝、鐵絲網……..,到了金門才發現除了那些其實還有村莊、街道,而且到處都是高粱田與成行成排的木麻黃、相思樹,覆蓋著整個金門島。

木麻黃的外貌像松樹,長的也很畢挺,可惜缺少了一種「古意」,給詩人聯想的神采。「浮松欲盡不盡雲,江動將崩未崩石。慟哭松聲迴,悲泉共幽咽」。那是詩裏的松。「葉裏松子僧前落」,那是畫裏的松。松樹所激起意象太美,太引人遐思,找遍了金門只有太武山公墓路旁兩行松,其餘的只是庸俗的木麻黃。


記憶中郊野及滿山滿谷都是相思樹,此樹不相思,只能當柴燒。但它五、六月時最猖狂,那星點的小黃花像火焰,在台灣正是鳳凰花開時,那是唱驪歌的季節,令人太傷感。

金門除了小山丘、高地,只有一座海拔僅253公尺的大武山,但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,此山雖無仙但海印寺、及岩壁勒石上的「勿忘在莒」也赫赫有名,中外遊客來金門必到此一遊,好不風光!

山中的坑道四通八達,它有打不穿、攻不破、號稱原子彈都沒辦法摧毀的工事,八二三砲戰更是毫髮無傷,坑道中也有鼎鼎有名的『擎天廳』,如未親自造訪很難想像,其中工程之浩大,它比一般的電影院還寬廣。這兒是整個金門的作戰指揮中心。


民國72年有幸奉調來此負責金門的防空作戰任務,每當黃昏「老共」的戰機降落,停止訓練或偵巡。就屬於我的時間,除了颳風下雨我總是流連在太武山上,登高山必自卑,但我喜歡那兒!太武山上除了可眺望故國河山,鳥瞰金門田野風光,也能一覽無遺,一切是那麼的熟悉!

往東方的海邊看,就是大家熟悉的料羅灣,許多漁船都泊在港口或海面上,彷佛是靜靜的停靠在那兒,爾而也可看見稀疏的燈光,雖然我不曾在漁船上出海飄泊,相信隨波逐流船舷的搖愰,也充滿了刺激與不安………。晚霞落幕之前必須下山,摸黑下山腳下一片朦朧,腳底的小石頭圓滑,不小心就會滑跤。



回到坑道中總是獨自坐在書桌前,這兒沒窗、沒樹、沒有星月、不見天日,與山上截然不同,簡直判若兩個世界,如果在台灣我會推開窗戶,也許還可看見樹葉上還殘留著點滴星光,也許我也會到處走走,初夏的螢火蟲會在你的髮際低飛而過………唉!這是我飄泊在外島的往事!
從夢幻中歸來…..
記憶沒有倖然的離去
沒有叮嚀 也沒有散落
不會有萎謝的戀情 只有嘴角泛起笑意
不會有愁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