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們的印象中,張飛是位勇猛的戰將,歷史上也有許多記載,陳壽所著《三國誌》上說劉備大耳垂肩,雙手過膝,說關羽美髯公,但對張飛的長相始終未著墨一筆,黑臉留著鬍子,身材魁武壯碩,是小說、戲曲裏藝術家的想像與渲染,但已有人發現張飛打敗曹操手下名將張郃後,高興地以丈八蛇矛在八濛山石壁上鑿四行隸書,寫著「漢將軍飛,率精卒萬人,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,立馬勒銘」。由此證實張飛並非莽漢,而是個能文能武的「儒將」,其書畫在當時很有名氣,是三國時流行的「八分書體」的代表。
隨著河南曹操高陵被確認,四川彭山蓮花村民也稱當地有劉備墓後,閬中張飛墓內是否為真身,張飛頭顱何時「回家」等懸案,也成了熱點話題。然而讓人驚訝的是,有專家指出,張飛其實是個能文能武的「儒將」,會寫詩和畫畫。另外,張飛還可能是個沒鬍子的美男子。
根據史料記載,張飛在閬中待了7年,被殺後,部下將他的頭顱帶到雲陽,被雲陽人所葬。而身葬閬中,經全面探測,他們大致勾勒出張飛墓地的輪廓,初步判斷,墓穴有墓門、墓道、墓室等結構。同時測定也發現,兩個墓道口有被掘過的痕跡。
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,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梁人陶宏影的《刀劍錄》,他寫道:「張飛初拜新亭侯,自命匠煉赤山鐵,為一刀。銘曰:新亭侯,蜀大將也。」這個《新亭侯刀銘》便是張飛的書法作品。另外,明代的《丹鉛總錄》中,也提及「涪陵有張飛刁斗銘。其文字甚工,飛所書也」。
閬中漢桓侯祠前,有一根「丈八蛇矛」和一面「戰鼓」,相傳是這裡的鎮祠之寶。然而在廟內,張飛的形象卻令人驚奇,其塑像高達4.5公尺,身穿黃袍、頭戴皇冠,正襟危坐且文質彬彬,前方則站著文臣馬齊、武將張苞。只是張飛何時當了「帝王」?當時因後主劉禪追謚張飛為「桓侯」,但民間老百姓分不清王、侯,在清代嘉慶年間又有民眾上書,稱頌張飛保境安民,於是嘉慶皇帝封張飛為「桓侯大帝」。
其實要說起張飛的長相,電視劇中呈現的實在和美搭不上邊。不過,2004年,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一個石人頭像,使得專家學者對他的外貌產生新看法。據說,該石像高約4公尺、寬約3公尺,是唐代工匠為紀念張飛而雕塑,上頭沒有一根鬍鬚,且慈眉善目、耳長唇厚。經過測量和鑒定,該石像的確建於唐代,至於是否真為張飛,目前沒有答案。由於張飛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劉禪,在講究后妃美貌的古代,她們的相貌至少應該算是不錯,因此有學者認為,父親本人也不會差到哪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